近日,石家庄新乐市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收到了农民工代表宋某送来的锦旗。宋某与20余名工友在某建筑工地从事房屋建筑工作,但工期结束时,施工方却未及时支付工资。多次协商未果后,宋某向新乐市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投诉。中心人员收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工作,并督促建筑工地负责人将拖欠的25.4万元工资发放至农民工手中。
这是近年来石家庄市打造领导推动、市县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欠薪治理工作格局,着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
近日,石家庄市人社部门以治理欠薪春季行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本辖区在建项目开工“第一课”,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用工,促进劳动者权益保障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双落地”。图为石家庄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设置宣传咨询台,向劳动者讲解劳动维权知识。梁世海、贾敏杰摄
石家庄市健全组织体系,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治理欠薪工作专班,按月听取欠薪治理工作汇报,定期调度推进落实情况。建立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人社部门发挥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联合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成立治理欠薪工作队伍,各县(市、区)参照市工作模式,组建治理欠薪专班,联合部门集中发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矩阵,实行“日研判、周分析、月通报、季会议、半年检查、年终考核”,推动责任压实、工作落实。2025年以来,石家庄市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会议3次,进一步压实各单位欠薪治理责任。
石家庄市还建立线索核查优化运行制度,实行首访核准、过程跟访、办结回访的“三访”处置机制,做到受理告知、核处确认、重点线索督办、办理情况抽查、回访确认5个环节闭环管理,有效提升问题线索核处质效。建立项目入库跟踪运行制度,针对目前部分项目未入库导致在建工程失管失控情况,实行项目开工“双告知”,即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批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批复、签订施工合同)时,告知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时存储工资保证金,告知人社部门项目开工信息;项目入库“季比对”,即行政审批部门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新立项审核项目、备案信息和招投标等信息按季度推送人社部门进行比对分析;项目监管“月销号”,即属地明确专人每天登录石家庄市治理欠薪大数据平台,快办快处,1个月内整改销号预警信息,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对欠薪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石家庄市印发《关于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和移交工作有关规定摘编》,协调调动各方力量,人社部门对符合移送条件的欠薪案件快速移交,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快速侦办,检察机关和法院快诉、快审、快结,截至目前,全市移送公安机关44起,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5起,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8起,有力营造了“不能欠、不敢欠、不想欠”社会氛围。(梁世海 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稿)